長期以來,我國電網運營呈現“國家電網”與“南方電網”兩大主體分區域經營的格局。國家電網覆蓋了26個省(自治區、直轄市),供電范圍占國土面積的88%以上;南方電網則主要負責廣東、廣西、云南、貴州、海南五省區的電網運營。
這種區域劃分在特定歷史時期有效保障了各電網的穩健發展,但也客觀上形成了物理連接背后的“市場隔離”。
換言之,當南方區域水電大發卻消納受阻時,難以高效實現富余水電向國網區域缺電省份的跨區輸送;反之,北方富余的新能源電力,也無法在南方用電高峰時段有效提供跨區支援。
“盡管國家電網與南方電網已通過閩粵聯網等工程實現物理相連,卻因市場模式、交易規則、技術標準不同,形成了實質上的‘市場分割’。這就導致跨電網經營區輸電通道利用率不足。”
建設國內統一電力市場的核心目標,在于突破地域界限,實現電力資源在國內范圍內的暢通流動與高效優化配置。因此,突破國家電網與南方電網經營區之間的界限,推動兩大電網市場機制協同運行,構建國內電力資源配置“大循環”格局,是實質建成國內統一電力市場的必由之路。
今年3月,北京電力交易中心與廣州電力交易中心第1次采用聯合出清方式,成功將桂滇兩地5270萬千瓦時的綠電,經閩粵聯網工程及相關聯絡通道輸送入上海。此筆交易作為國內首筆跨經營區綠電交易,標志著跨經營區交易機制取得重大突破。
今年6月,來自甘、青、蒙等地以及華北直調的風光新能源,通過坤渝直流、長南I線、江城直流等多條輸電通道送入廣東,成交電量超3400萬千瓦時。這是國內第1次多通道、大范圍跨經營區綠電交易,為形成常態化的跨電網交易機制積累了經驗。
從單通道到多通道、從小范圍到大范圍,市場競爭活力充分釋放,能源利用效率與經濟性顯著提升。“電力跨電網交易有利于促進國內市場開放,就像是建立了一個覆蓋國內的‘網上電力商城’,實現‘電通天下’,提高資源利用效率。”
一、功能特點(LYDJ-4000電力行業新產品“多功能電能質量分析儀”功能簡述)
1、儀器是集電能表校驗、電參量測試和檢測電網中發生波形畸變、電壓波動與閃變和三相不平衡等電能質量問題為一體的高精度測試儀器。
2、不停電、不改變計量回路、不打開計量設備情況下,在線實負荷檢測計量設備的綜合誤差。
3、準確測量電壓,電流,有功功率,無功功率,相角,功率因數,頻率等多種電參量,從而計算出測試設備回路的測量誤差。
4、可顯示被測電壓和電流的矢量圖,用戶可以通過分析矢量圖得出計量設備接線的正確與否。同時,在三相三線接線方式時,可自動判斷48種接線方式。
5、電流回路可使用鉗形互感器進行測量,操作人員無須斷開電流回路,就可以方便、可靠的進行測量。
6、可校驗電壓表、電流表、功率表、相位表等指示儀表以及三相三線、三相四線、單相的1A、5A的各種有功和無功電能表。
7、可采用光電、手動、脈沖等方式進行電能表校驗。
8、測量分析公用電網供到用戶端的交流電能質量,其測量分析:頻率偏差、電壓偏差、電壓波動、閃變、三相電壓允許不平衡度和電網諧波。
9、可顯示單相電壓、電流波形并可同時顯示三相電壓、電流波形。
10、負荷波動監視:測量分析各種用電設備在不同運行狀態下對公用電網電能質量造成的波動。記錄和存儲電壓、電流、有功功率、無功功率、視在功率、頻率、相位等電力參數。
11、 電力設備調整及運行過程動態監視,幫助用戶解決電力設備調整及投運過程中出現的問題。
12、 測試分析電力系統中無功補償及濾波裝置動態參數并對其功能和技術指標作出定量評價
13、具備萬年歷、時鐘功能,實時顯示日期及時間。可在現場校驗的同時保存測試數據和結果,并通過串口上傳至計算機,通過后臺管理軟件(選配件)實現數據微機化管理。
14、采用大屏幕進口彩色液晶作為顯示器,中文操作界面并配有漢字提示信息、多參量顯示的液晶顯示界面,人機對話界面友好
15、體積小、重量輕,便于攜帶,既可用于現場測量使用,也可用做實驗室的標準計量設備。
二、技術指標(LYDJ-4000電力行業新產品“多功能電能質量分析儀”功能簡述)
1、輸入特性
電壓測量范圍:0~400V,50V、100V、200V、400V四檔自動切換量程。
電流測量范圍: 0~5A,內置互感器分為5A(CT)檔。鉗形互感器為5A(Q)、25A(Q)、100A(Q)、500A(Q)四個檔位。
相角測量范圍:0~359.9°。
頻率測量范圍:45~55Hz。
2、多功能電能表現場校驗儀準確度
計量校驗部分:
電壓:±0.05%(±0.1%)
電流:±0.05%(±0.1%)(鉗形互感器±0.5%)
有功功率:±0.05%(±0.1%)(鉗形互感器±0.5%)
無功功率:±0.2%(±0.5%)(鉗形互感器±1.0%)
電能:±0.05%(±0.1%)(鉗形互感器±0.5%)
頻率:±0.05%(±0.1%)
相位:±0.2°
3、多功能電能表現場校驗儀電能質量
基波電壓和電流幅值:基波電壓允許誤差≤0.5%F.S.;基波電流允許誤差≤1%F.S.
基波電壓和電流之間相位差的測量誤差:≤0.5°
諧波電壓含有率測量誤差:≤0.1%
諧波電流含有率測量誤差:≤0.2%
三相電壓不平衡度誤差:≤0.2%
電壓偏差誤差:≤0.2%
電壓變動誤差:≤0.2%
閃變誤差:≤5%
4、多功能電能表現場校驗儀工作溫度
工作溫度:-10℃~ +40℃
5、絕緣
⑴、電壓、電流輸入端對機殼的絕緣電阻≥100M?。
⑵、工作電源輸入端對外殼之間承受工頻1.5KV(有效值),歷時1分鐘實驗。
6、標準電能脈沖常數
標準電能脈沖常數:內置互感器常數(FL)=10000 r/kW·h
鉗型互感器常數(FL):
|
5A
|
25A
|
100A
|
500A
|
|
10000 r/WK·h
|
2000 r/WK·h
|
500 r/WK·h
|
100 r/WK·h
|
7、重量
重量:2Kg
8、體積
體積:25cm×16cm×6cm
建設國內統一電力市場是深化電力體制改革的核心目標,而跨電網經營區常態化交易是國內統一電力市場體系建設的重要標志性舉措。
方案清晰規劃了階段性目標與實施路徑。“近期階段以筑牢基礎、打通堵點為目標,依托江城直流、閩粵聯網這兩個物理連接點,著力打造跨電網經營區交易機制的實踐示范,同時驗證機制并積累經驗;中期階段以深化拓展、有序推進為目標,通過不斷完善用戶側參與、現貨機制及偏差結算等核心規則,實現電力資源在國內范圍內的暢通流動與高效互濟;遠期階段以規則統一、全方位融合為目標,推動兩網經營區內交易與跨經營區交易制度協調發展。”
要實現這一清晰規劃的宏偉藍圖,關鍵在于制度層面的根本性突破。該方案的核心突破正在于此:通過國家頂層設計,系統性構建了覆蓋交易品種、可靠校核、結算規則及平臺交互等的制度框架,有效破除了阻礙電力資源在國內范圍內優化配置的電網間壁壘。
“基于跨電網經營區輸電工程的功能定位,方案將中長期交易場景劃分為大型直流配套送電、聯網互濟及相鄰省區靈活轉供三類,并針對性地制定了差異化的交易組織規則,有效兼顧了戰略目標與操作彈性。”
以聯網互濟交易場景中的閩粵聯網為切入點,方案設計了閩粵聯網工程的成本分攤方式,在保障閩粵兩省之間交易優先的前提下,富余能力向全網開放。同時方案提出對閩粵直流非屬地主體使用通道“暫按2.56分/千瓦時收取輸電費”“輸電費50%沖抵兩省容量電費”等機制。
康重慶認為,這一舉措不僅有助于提升輸電通道利用效率、優化全網負荷平衡,更從根源上為解決電網經營區間利益協調問題提供了有效方案、可復制的范本,是制度設計在協同保障電網可靠性與經濟性方面的重要體現。
業內專家普遍指出,“取小原則”是方案實現制度銜接的關鍵更新。這一原則在可靠校核與交易結算環節,由國家電力調度控制中心與南方電網電力調度控制中心聯合實施“取小”把關,確保交易計劃不超過通道送電極限。
具體而言,在跨區域送電時,兩調度中心各自可靠送電量進行比較,選擇數值更小一方作為能交易的電量;在交易結算時,受入方交易機構以合同電量與實際用電量的較小值作為基準值傳遞給送出方,后者據此聯同綠電交易量再次取小,確定經確認的結算依據。
上海來揚電氣轉載其他網站內容,出于傳遞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時并不代表贊成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內容僅供參考。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