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電力系統是新型能源體系的重要組成和實現“雙碳”目標的關鍵載體,其核心特征包括清潔低碳、可靠可控、靈活高效、智能友好以及開放互動。中電聯數據顯示,截至24年底,我國以風電、太陽能發電為主的新能源發電裝機規模達到14.5億千瓦,第1次超過火電裝機規模。24年,風電和太陽能發電合計新增裝機3.6億千瓦,占新增發電裝機總容量的比重達到82.6%。行業分析認為,到2025年,我國新能源總裝機預計將達到15.3億千瓦,配網分布式新能源接入將達到3億千瓦,新能源汽車將達到5000萬輛。
隨著新能源占比的不斷提升,電力系統轉型面臨更高的復雜性。首先是變化多、預測難,即電力系統的負荷和發電方式日益多樣化,尤其是風能、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波動性較大,導致電力供需變化頻繁且難以準確預測。其次是接入多、調控難,即屋頂光伏、小型風電等分布式能源以及電動汽車等新型負荷的接入,使得電力系統的節點數量大幅增加,調控難度加大。再次是互動多、消納難,即電力系統與用戶之間的互動需求增加,但可再生能源的間歇性和不穩定性導致電力消納困難,容易出現棄風、棄光現象。是資產多、管控難,即電力系統包括發電設備、輸電線路、配電網絡等,資產規模龐大,管理復雜,維護成本高。

一、概述(LYBS-8電力體制改革“閃點分析儀”外形美觀實用,型號齊全)
用于測定石油產品的閉口閃點值。本儀器采用彩色液晶屏幕顯示,全中文人機對話界面,無標識鍵盤,開放式、模糊控制集成軟件,模塊化結構等技術;對可預置溫度、試樣標號、大氣壓強、試驗日期等參數具有提示菜單,導向式輸入的工作方式。本儀器自動化程度高,使用方便、快捷,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標準GB/T261-2008《閃點的測定 賓斯基-馬丁閉口杯法》規定的試驗要求,是理想的同類進口儀器的替代產品,可廣泛用于鐵路、航空、電力、石油行業及科研部門。
二、適用標準及適用范圍(LYBS-8電力體制改革“閃點分析儀”外形美觀實用,型號齊全)
是根據國家標準GB/T261-2008《閃點的測定 賓斯基-馬丁閉口杯法》所規定的要求設計制造的。適用于按該標準規定的方法,測定石油產品用閉口杯、在規定條件下,加熱到它的蒸汽與空氣的混合氣接觸火焰發生閃火時的*低溫度,即閉口杯法閃點。
三、主要技術指標和參數(LYBS-8電力體制改革“閃點分析儀”外形美觀實用,型號齊全)
1、工作電源: AC220V±10%, 50Hz;
2、溫度測量: 量程:室溫~350℃;
重復性:≤2℃;再現性:≤4℃;
分辨性:0.1℃;精度:0.5%;
3、基數參數: 升溫速度:符合GB/T261-2008標準;
點火方式:電子點火、氣體火焰;
4、環境溫度: (10~40)℃;相對濕度:≤80%;
5、整機功耗: 不大于500W。
四、結構和特點(LYBS-8電力體制改革“閃點分析儀”外形美觀實用,型號齊全)
(一)儀器結構
1、儀器結構正視圖(見圖1、圖2所示)
各標號意義如下:
1、電源開關;2、打印機;3、液晶顯示屏;4、操作鍵盤;5、加熱試驗裝置(見序號10~16);6、升降臂;7、試樣油杯;8、杯座;9、火焰調節旋鈕;10、加熱浴套;11、杯蓋;12、溫度傳感器;13、閃點檢測傳感器;14、攪拌軸;15引火口;16點火器。
注1:手動點火按鈕在儀器的左側。
注2:燃氣進氣口在儀器的后面左下角處。
注3:升降臂的上升下降是自動完成的,切不可用手強行扳上扳下,以免損壞升降臂!
注4:閃點檢測傳感器須保持清潔,否則將降低檢測的靈敏度!
2、儀器側面(或后背)還有攪拌Ⅰ調節旋鈕,攪拌速度90~120轉/分;攪拌Ⅱ調節旋鈕,攪拌速度250±10轉/分;試驗手動上升按鈕;試驗手動下降按鈕;電源插座等。
(二)儀器特點
1、采用彩色液晶大屏幕顯示,全中文人機對話界面,無標識鍵盤,對可預值溫度、試樣標號、大氣壓強、試驗日期等參數,具有提示菜單導向式輸入。
2、模擬跟蹤顯示溫升與試驗時間的函數曲線,具有中文誤操作軟件提示修改功能配試驗日期 、試驗時間等參數提示功能。
3、配有標準RS-323,485計算機接口,下位機儲存120組歷史數據,與計算機相連可大容量存儲數據并可長期保存,傳送數據,上位即可實時修改下位機參數。
4、自動校正大氣壓強對試驗的影響并計算修正值。
5、微分檢測,系統偏差自動修正。
6、開蓋、點火、檢測、打印數據自動完成,試驗臂自動升起和落下。
7、電子引火,強制風冷。
五、工作原理(LYBS-8電力體制改革“閃點分析儀”外形美觀實用,型號齊全)
本儀器在國家標準GB/T261-2008規定的條件下,把試樣裝入試驗杯,對裝有試驗油的試驗杯加熱,產生的石油蒸氣與周圍空氣形成的混凝合成氣體在火焰接觸發生閃火時的*低溫度作為閃點。
計算機根據所采集的溫度變化情況由I/O口發出指令,控制加熱器,使試驗油溫度按一定速率上升,掃描周期、點火時間、微分檢測等均實施自動控制,當閃火被測出時,計算機系統停止數據采集,顯示閃火溫度并打印記錄結果,停止加熱,關閉火焰,大臂自動抬起,實驗結束。
從AI技術的行業落地經驗來看,電力行業的數智化發展可以分為三個階段。第1個階段是數字化監控,這個階段主要是基于泛在感知和高速通信,對電力設備的運行狀態進行實時感知和動態監測,實現全方位可觀、實時可測,更加形象的比喻就是比特感知瓦特。第2個階段是智能化分析,這一階段主要是基于大數據和一些確定的規則模型,對電力系統未來的可能的變化進行預測和模擬,實現精準可測、高度可控,也就是“比特”管理“瓦特”。第3個階段是數字化自治,通過更加高階AI技術的引入和應用,形成自適應、自進化、自決策的模型能力,通過數字空間共享的智能成果,下達決策性指令或提出預見性改造方案,實現用“比特”增值“瓦特”的**目標。
面對新能源占比逐漸提升帶來的深刻變革,電力系統需要在形態、特性和機理方面做出調整。在電力方面,推進“源、網、荷、儲”的融合變換、協同發展,構成“大電網+主動配電網+微電網”的電網形態;在算力方面,以數字數據為基礎,構建強大的軟件平臺,并*終實現軟件定義的電力系統。通過將信息技術、計算技術、傳感技術、控制理論、人工智能、互聯網等與電力系統深度融合,實現電力系統的數字化、信息化、智能化,建成可見、可知、可信的透明化電力系統。
從新型電力系統對數字技術的訴求分析,AI無疑是下一階段發展的關鍵支撐技術,基于AI大模型場景的探索將助力電力應用的更新,主要包括電力資產管理和智能化運維、新能源的發電功率預測、新興負荷的感知和預測、大電網可靠穩定調度等場景。
上海來揚電氣轉載其他網站內容,出于傳遞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時并不代表贊成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內容僅供參考。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